宝宝说话含糊不清,别大意!可能是这里出了问题……
你家娃是不是也把
“吃饭”说成“次饭”
“小狗”说成“小斗”?
这些奶呼呼的发音虽然可爱到犯规
但可能是舌头在“偷懒”哦!
舌肌在说话(构音)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精确的运动控制气流、声音和共鸣,从而形成清晰的语音。如果舌肌力量不足或协调性差,会导致发音模糊、替代音或完全无法发出某些音。
勺子抵抗法:用勺子背面轻压舌尖,舌头用力向上推,保持5秒,重复10次。
手指抵抗法(需清洁手指):舌尖抵住手指,互相用力对抗。
伸舌维持:尽量将舌头伸出口外,保持5-10秒,缓慢收回,重复5次。 ( 可以利用糖果,海苔等让孩子用舌尖去舔)
左右摆动:舌头交替触碰左右嘴角,每侧保持2秒,重复10次。 (嘴角两边也可以摸糖果让宝宝去舔)
舌尖上抬:舌尖抵住上齿背或硬腭,维持5秒,放松后重复。(可利用压舌板辅助)
弹舌发声:发“嗒、啦”等音,强化舌尖爆发力。 (家长与孩子面对面,让孩子模仿口型)
进食训练:咀嚼耐嚼食物(如牛肉干),吞咽时刻意用舌推送食物。
发音练习:夸张朗读“d、t、n、l”等需舌参与的发音。
避免代偿:训练时观察是否用下颌或颈部肌肉代偿,保持动作精准。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就医或咨询言语治疗师:
长期发音错误且训练无效;
伴随吞咽困难或咀嚼无力;
突发性舌肌瘫痪(如面瘫后遗症)。
坚持每天训练2-3次,4-6周可见改善。若无效或伴随疼痛/吞咽困难,需及时就医排查神经系统或结构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