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督脉灸—— 一把温暖的健康之火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牵动着世界人民的心。祖国医学,大有可为,3月5日,CCTV4节目《中华医药 抗击疫情》特别报道了艾灸在新冠肺炎防治中所起到的作用。
《医学入门》:“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扁鹊心书》:“保命之法,灼灸第一。”
督脉灸,是中医的一种灸法,又称“督灸”、“铺灸”、“长蛇灸”、“火龙灸”,是从传统的民间疗法中挖掘和总结出来的一种隔物灸疗法。在后背脊柱正中线撒上特制中药粉,上敷纱布,以姜铺底,上盖艾绒,点燃艾绒,取穴多为大椎至腰俞或长强间督脉段(即督脉灸),可灸全段或分段,利用艾绒的温和火力穿透皮肤,逐步把生姜和特制中药粉温经散寒、疏通经络的作用渗透至经络,再借助灸疗缓急、发汗的作用,使阳气四达,体内邪气随汗外泻,从而将深伏于体内的寒邪排出体外,使全身气血贯通。是目前灸疗中施灸范围最大、一次灸疗时间最长的灸法,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通过振奋机体的阳气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是一种无毒副作用的传统绿色疗法。
“腹为阴,背为阳”。后背上有个“督脉”,督脉是人体经络中最好找的一条经,沿着脊柱,就能找到它的“主干线”。按照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体表出曲骨穴,向下过会阴部,向后行于尾骶部的长强穴,沿人体后背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督脉虚衰可表现为头昏头重,眩晕,健忘,耳鸣耳聋,腰脊酸软,舌淡,脉细弱。督脉阳虚可表现为背脊畏寒,阳事不举,精冷薄清,遗精,女子少腹坠胀冷痛,宫寒不孕,月经不调,腰膝酸软,舌淡,脉虚弱。
《黄帝内经》中提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若天上没了太阳,地上就没有生命;同理,人若没有阳气,生命就会停止。督脉被人们称为“阳气之海”,它管理着人一身的阳气,把它“伺候”好了,全身的阳气就能被调动起来。虽然督脉行于人体背部正中,是总管人体一身阳气的总督,汇聚了全身阳气,但督脉自身又是最容易瘀阻的,因为督脉上有2大寒气的进气口:“大椎穴、命门穴”。而艾灸是温补阳气最好的方法之一,通过对人体督脉进行艾灸,一方面激发人体自身阳气,一方面直接温补阳气。
与传统艾灸方法相比,督脉灸施灸的面更广、火力更足、温通力强,非一般灸法所及。其通过大面积、大剂量渗透,叠加热力,畅通经络,激发经气,内达脏腑,外通肢节,力宏效专,温补督脉,从而强壮真元、温肾壮阳、益精填髓、调和阴阳、温通气血、引邪外出,有调理脏腑,改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等多种作用。
督脉灸功效:培元固本、调和阴阳、温通气血、祛寒除湿、温经散寒、疏通经络等。适应症:多用于督脉诸证和慢性、虚寒性疾病。1、生殖系统疾病:妇科炎症、宫寒不孕、痛经、胞宫虚寒、月经不调、痛经、产后腹部疼痛、盆腔积液、阳痿等;2、肌肉骨骼疾病: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骨病、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骨质疏松、颈椎病、肩周炎、慢性腰肌劳损等;3、消化系统疾病:便秘、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食欲不振、胃痛、胃寒、胃胀、便秘等;4、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咳嗽、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反复感冒等。5、亚健康状态调治:面色晦暗、疲乏懒散、畏寒肢冷、易着凉感冒、失眠多梦、阳虚体质、气虚体质、免疫力低下等。
督脉灸的中药粉是中医科团队汲取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大城市知名医院和本院处方精华,并结合十堰地区的地域特点,特制出来的。多来中医科做督脉灸,补充阳气,人体很快就会觉得温暖。“背为阳,心肺主之”,经常做督脉灸,还有强壮心肺的功能。
督脉灸的注意事项:
1、过饥、过饱、过劳、过虚时不宜施灸。
2、高热、抽风、有出血倾向、恶性肿瘤及某些传染病患者等不宜施灸。
3、铺灸后局部皮肤潮红经数小时即可消失,一般无不适症状,后不需做处理。
4、灸后禁冷水洗浴,治疗后须保温、避冷风、慎起居,饮食以清淡为主。
5、少数病人灸后有低热、疲倦、口干等不适症状,一般会自行消失,无需做特殊处理。
6、孕妇不宜施灸。
7、小儿无法配合者不宜施灸。
8、有糖尿病、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病患者及过敏体质等不宜施灸。
天热,伴随您的不只是艳阳高照,还有因势利导的“神助攻”,“督脉灸”,“ 补充人体阳气的发动机” ......
天冷,伴随您的不只是秋衣秋裤,还有温经散寒的“小太阳”,“督脉灸”,“一把温暖的健康之火”......
传播中医文化,情注妇幼健康,
欲了解更多请详询中医科。
咨询电话:
8663561、8663581、8517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