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习惯 ——一名战“疫”护士的心路历程
此刻的我,正坐在市第二救治医院的宿舍里,一天忙下来,什么也不想做了,可这20多天的经历,却一幕幕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我忍不住拿起笔,记录下这一段特殊的心路历程……
今年春节,我好不容易轮休三天,就给自己做了精心的安排,准备开开心心过个年:公公婆婆都八十岁高龄了,常年有病,腿脚不便,我得去给他们做年饭;爸爸妈妈两老单住,虽然同在一个城市,我也有两个多月没回娘家了,大年初一一定要去陪陪他们……
但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我的计划;病毒肆虐,人心惶惶,也让我彻底没了过年的心情。一批批跟我一样的医护工作者逆行而上的背影,更让我感动落泪、热血澎拜。在疫情面前,我这个在医护战线工作了20多年的“老兵”,在家里怎么也坐不住了。
大年初三我回到保健院后,发现我们产科也迎来了一些“特殊”的孕产妇——她们都是从武汉回来,个个都对疫情充满忧虑和恐惧。她们无助的眼神更让我坚定:我们这些穿白大褂的,必须站出来,必须做她们的保护神!
大年初七,医院紧急通知,十堰市第二批医疗支援团队护理志愿者开始报名。我第一时间拨通老公电话,没想到他说:那天你看新闻泪流满面时我就知道,你一定会去!顿了顿他又给我鼓劲:两边老人你放心,我替你保密,就说你住在保健院不准回!
就这样,瞒着公婆和爸妈,我成为了十堰市第二批医疗支援团队护理志愿者,大年初八进入市第二救治医院,成为离新冠肺炎患者最近的人。
有小姐妹听说后很不理解:郭姐你都快50了,又不是党员,而且已经是护士长了,怎么还报名到这么危险的地方,你还追求啥啊?一时之间,我真不知道怎么回答,真不知道自己在追求啥。
我想,也许,是职业习惯使然;也许,我所求的,就是自己的初心,每天心里踏实。
可我没想到,从进入第二救治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心里就踏实不了。
这种不踏实不是对病魔的恐惧。虽然新冠肺炎病毒非常“狡猾”,虽然某种意义上我现在所处的病房就是“雷区”,虽然我们离患者最近接触时间最长,而且随时都会迎来更加危重更加高传染率的患者,但是多年历练出来的职业素养,已让我勇于面对这一切。
这种不踏实也不是对繁重工作的害怕。打针、输液、上心电监护、测血糖、血压、体温等,都离不开护理人员;陪同患者检查、运送标本、给患者端水送饭,包括病房、走廊、厕所的清洁,都需要我们一件件去做。工作量比平时要大许多,而且我们都裹在厚厚的防护套装里面,经常六七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忙起来呼吸急促近乎窒息,但我对此早有心理准备,我能做的,就是努力加快自己的工作节奏。
有天晚上忙到10点多才下班,我累得手都抬不起来。端着饭碗,食欲一向很好的我竟然难以下咽。一个个患者的面容在眼前浮现,我忽然明白自己心里为什么不踏实了——平时在产科面对的都是产妇,是新生命的诞生,处处感受到的都是希望和欢心,可现在面对的患者,内心大多是孤独和恐惧的,如果说在产科我们是白衣天使,那在这里,在传染病房,我们就是白衣战士!在患者眼里,我们就是救护神,在新冠病毒面前,我们不上谁上?
虽然自己腰酸腿疼,虽然自己的胃病经常发作,但我想明白这一点后,就给自己注入了满满的能量——我们是白衣战士,我们,一定要不胜不归!
工作两天后,我的工作却被领导突然叫停。我被换到主班岗位上。
我当然不愿意:我报志愿来是救治患者的,怎么要我专一去上主班呢?
领导一解释,我明白了,别无选择。因为救治医院采用的软件系统跟市妇幼保健院的一样,而我对这个系统操作最熟悉。而且,这个岗位看似普通却非常重要——医生开好电子医嘱后,我得负责分类处理,后面治疗、发药、检验、检查,全部都根据电脑医嘱去执行,这一个环节要是出错,后果不堪设想!更何况,我现在要处理的“医嘱”,与妇幼保健院每天处理的“医嘱”完全不同,并且这里的医护人员来自不同单位,工作习惯流程都不一样,协调工作也不少……所以领导说,没有经验和责任心,根本无法胜任!
就这样,我老老实实地坐到了电脑桌前,每天一坐就是七八个小时,腰疼的老毛病又犯了,我也只能忍着不吭声。
只是我没想到,这个工作做了一两天,我就感觉自己患上了“强迫症”:虽然每一份医嘱我都按轻重缓急的顺序来处理,虽然每一个步骤我都严格地按照操作规程在执行,但是在电脑录完医嘱后,我还是会下意识地去一遍遍核对,包括转抄的治疗卡、输液单、护理记录等等,基本上都得检查两遍以上才肯罢休。特别忙时,我就会放弃休息时间去核查,否则心里就没底,生怕出差错。
我心里也别扭:我这样做有必要吗?我是不是患上了强迫症?
最终我想明白了,这并不是病,而是职业习惯使然。因为我面对的不是简单的文字和数字,而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穿上这件白大褂,坐在这个岗位上,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要对每一个生命负责……
写完这些已是深夜,医院里也是静寂无声。值班的小姐妹发来信息问我业务问题,我得去帮她,就到这里吧。
我不知道我们还要在这里呆多久,但我相信不会太长,而明天,也一定会艳阳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