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病房里的“东北老铁”——新生儿科护士陈晓蓉
陈晓蓉从小在东北长大,性格里也带有一丝东北老铁的豪气爽朗。
1月21日,晓蓉的父亲因为意外,摔伤了脚,目前生活还需要家人协助。但听到西苑医院需要支援的消息时,她还是义无反顾的向护士长报了名。
2月9日,陈晓蓉和另外去支援的12名医护人员出发了。
疫情紧迫,没有时间让她慢慢去适应另一种工作环境,抗疫不等人。
陈晓蓉迅速调整状态,克服各种不适。睡觉时太冷,就紧贴暖水袋。为了避免上厕所,晓蓉会在上班前两个小时不吃不喝。
不工作时,她就帮在家的父母网上订菜,会在手机上学习新的防护知识,也会在微信上和朋友聊天。晓蓉喜欢听歌,这样会让她轻松点。
每当我们问她,有什么需要带去的吗?
她总是说:都够,这边同事挺照顾她们的,各种物资也充足。
因为工作特殊,陈晓蓉和我们聊天时从不会聊关于病人的事。
但她偶尔也会很开心的告诉我们:悄悄透露下,又有人快要出院啦!
陈晓蓉去支援后的第一次流泪是因为送一个病人出院。这位病人一次次等待结果,一次次失望过,但是没有气馁,依然乐观。当他挥着手对医生护士说谢谢再见的时候,陈晓蓉的泪水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
她说,这次生病的人太可怜了,他们身体和心理的压力都很大,只希望自己能做的更多一点,帮助他们早点康复,早点回家。
我们平时在新生儿监护室工作,一道铁门隔断了与外界的大部分联系。外面的人看不见我们,而我们也只是在监护室内默默工作。
可能是因为习惯了默不作声的埋头苦干,陈晓蓉并不太愿意说太多关于自己支援时的事情。她觉得自己做的事都是一名护士应该做的,一点也不特殊。
“医院需要我就上,没到最后一刻,我都觉得做的还不够,没什么值得夸的。”
聊到开心时,晓蓉还是忍不住告诉我,有个病人说她打胰岛素是最不疼的。
无论在西苑还是在妇幼,能得到病人的肯定,就是一名护士最开心和难忘的事。
一周前,《我们都欠东北人一个热搜》在朋友圈刷了屏。
“东北人在民族大义面前从未怂过,因为,他们是共和国的长子。长子情怀,忠诚担当!”
陈晓蓉也如她的老乡一般,面对疫情闷着头冲在了最前面。
我看到她在支援期间写的唯一一篇感触,居然是一封来自抗疫护士的感谢信,里面没有对自己的称赞。
她感谢了此次的领队——太和医院呼吸内科熊畅主任,熊队长。熊主任对病人心理和生活上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温柔,也让一起工作的医护人员心生安定。
感谢了每天都会关心她的医院领导、护理部主任、科主任和护士长,从未给过她压力,只有关心。
感谢了在医院后勤的工作者,是他们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做奠基者,支援医护才能把爱传递给每一位病人,也使自己被这种爱温暖的包围着。
感谢了努力给医院捐赠物资的人们,无论是防护用品还是牛奶水果,都让她每一天充满了勇气和信心,因为她的背后是关心着疫情的亿万人民。
感谢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无论是对医务人员的各种大力支持,还是对隔离病人治疗和生活上的用心。每天发完三餐、牛奶和水果后,听着病人们说“真知足,这样还能要求什么。”看着他们想表达心里的感激无处言说,却在每每提及时都能热泪盈眶。陈晓蓉在心里告诉自己:我爱你祖国,下辈子我还要当中华儿女!
陈晓蓉在感谢信中说道:“看着这些逐渐转好的病人。我自觉好似墙角一颗几近枯萎的花在经历了春天的雨水和阳光后忽而开出了小花,顶开了墙角的泥土。偶隅一暼惊艳了谁。这是病人自己的努力和为他们施加灌溉的人的努力,这不是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一群人。”
晓蓉,你是我们新生儿科的骄傲!我们等你平安归来!